【全國公司簡易注銷公告登記入口】>>>
【全國企業(yè)年報網上申報公示入口】>>>
【全國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局信息查詢】>>>
【全國辦稅服務廳地址電話信息查詢】
全部服務分類
2016年12月15日,日本講道館(柔道界的總本部),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陪同俄羅斯總統(tǒng)普京觀看了日本古柔道表演,眾多媒體進行了報道。報道稱普京、安倍以及安倍的翻譯等人笑容古怪,場面尷尬。視頻流傳后,大多觀眾感覺是看不懂。多數網友認為是個笑話、是個華而不實的表演,這一視頻成為近期網絡調侃的話題。
視頻中究竟表現了什么招數?技術含量如何,是否精彩?與中國武術有何種關聯?應當如何看待?至今中國武學界對此沒有技術評論。眾多武術愛好者帶著這些問題,向中國著名武學家、《中國武學》一書作者邱海洋教授請教。
邱海洋教授認為,就武論武,拋開其他影響因素,客觀地進行純技術評判,視頻內容表現了日本古柔道四個招勢,演示四種常見結構,有日本古老柔道的特點,也有中國武術甚至太極拳的影子。這四招巧妙地利用了身體的重量,蘊含著巧妙的方向變化和勁力轉換。前兩招實用兇悍,后兩招十分巧妙,與戚繼光“拳經三十二勢”中的招法頗為相似。
這四招能夠被日本作為國禮表演,展示給具有柔道功底的普京,絕非兒戲。邱海洋教授對上述四招逐一進行了講解。
第一招,正面僵持,空翻撲倒對手
第一招表現的是二人正面合步僵持的結構下,甲方助跑、前推、空翻,一氣呵成,利用身體重量撲倒對手。又可理解為乙方在失勢之時,借后躺之勢,將甲方向后扔出,以減少對自己的傷害。甲方類似虎撲,實用兇悍,破釜沉舟,一擊必殺;乙方仿佛中國武術中的“兔子蹬鷹”,敗中求勝。
第一招值得稱贊之處在于:
其一,二人正面合步僵持這種結構十分常見,并非虛構之結構。
其二,從力的方向變化方面講,由前推,變?yōu)橄蛏峡辗?,最終利用整個身體落地向下之力,墜翻對手。先向前,再向上,最終向下,在對手側面(矢狀面)形成螺旋,形成杠桿攪動的復合力。
其三,從空間方面講,通過上空翻,巧妙地利用了上方空間,最終成殺。
第二招,背后僵持,扳倒對手
第二招表現的是甲方在對手身后,如何巧妙扳倒對手。先后拉,再跪膝蹲身,同時左閃身,成殺。
第二招值得稱贊之處在于:
其一,甲方在對手身后的結構比較常見,讓我們聯想到軍隊中偷襲對方哨兵的場景,街頭巷戰(zhàn)也有廣泛適用性。
其二,方向轉變巧妙。從后方扳倒對手,貌似簡單,其實并不十分容易。甲方表達了三個技術要點,分別是后拉、跪膝蹲身、左閃身。手臂后拉,形成向后的力;跪膝蹲身形成向下的力。兩者結合形成了巧妙的復合力。后拉,多數人都知道,跪膝蹲身則十分巧妙。
其三,從空間上講,利用了下方空間。跪膝帶動蹲身,向下可以達到近50厘米的空間落差。
第三招,右側平擠,懶扎衣
第三招表現的是敵人在我右前側,我右擠僵持,利用右臂后挒、身體左轉、跪膝蹲身,靠挒對手。利用身體不同部位,形成不同方向的力,最終通過復合力成殺。此招比前兩招更加巧妙,類似于陳式太極拳中的懶扎衣。
方向是身體先向右擠靠,繼而右臂向后挒、右肩向后靠,跪膝蹲身,利用身體重量形成向下之力,通過復合力成殺。同時左側身體向左旋擰,加強發(fā)力,維持自身平衡。
第四招,退步挎虎
第四招表現的結構是敵人在我右側,彼此身體剪刀般交叉,形成僵持局面。
我右膝蓋頂貼敵人左小腿后,跪左膝帶動身體下蹲,右臂向后、向下畫弧,使對手后倒,成殺。這與太極拳中經典的一招“退步挎虎”,基本一致,甚至可以直接視為退步挎虎。
聯想一:
跪膝蹲身與“逢轉必沉”“上下是奇妙”
太極推手中有“逢轉必沉”或者“遇轉必沉”的說法。意思是說,利用下沉形成勁力的轉換。從空間的角度講,就是利用身體的下方空間,完成轉換,避免了水平面轉換的不足。由面而體,維度增加,空間增大,便于轉換。由于站立地面,向上的空間較為有限,所以在上下的維度上,多從下方空間找出路,而且不影響穩(wěn)定和平衡。從勁力角度講,在水平面僵持,包括前后僵持、左右僵持的情況下,通過下沉,形成復合力。從柔化防守的角度,可以形成分力結構;從進攻角度,可以形成巧妙的合力。
日本中古柔道的以上四招,最精彩之處在于上下維度空間的利用。第一招利用了上方空間,空翻,堅決徹底,志在必得。后三招的成殺都是利用了下方空間,是“逢轉必沉”的典型運用。
“逢轉必沉”,如何沉。可以沉手、沉腕,可以沉肘、肩;可以落脊椎;可以落胯;可以跪膝。這里主要利用了簡便易行的跪膝,跪膝形成的下沉空間遠遠大于其他部位之所能。當然,跪膝中附帶著落胯和脊椎下沉的帶動。另外,通過跪膝形成了整個身體重量的下墜。太極拳名家張志俊先生講“前后是本能,左右是技巧,上下是奇妙”。上下空間之利用,非行家里手難以覺察其奧妙。
聯想二:
陳元赟——日本中古柔道之父
邱海洋教授講,研究日本古柔道,需要談及一位中國人,那就是被稱為“日本中古柔道之父”的陳元赟。陳元赟本是中國明朝人,擅長少林拳,天啟元年(1621)隨浙江道赴日本,以拳術授徒。歿于名古屋,葬建中寺。日本起倒流和古武道研究會在東京立碑:“拳法之有傳也,自投化明人陳元赟而起?!?東京正山寺有“陳元赟先生之碑”,上有小字為“文武之德萬世傳”。陳元赟將中國武術與日本本土古老的柔道相結合,進行創(chuàng)新,開創(chuàng)了日本柔道的新紀元,在日本享有崇高的威望。
上述四招與中國武術之相通,或許與陳元赟有很大關系。中日之間一衣帶水,中國唐朝之后,日本明治維新之前,日本主要以漢為師,學習漢文化。所以,當我們看到日本傳統(tǒng)文化時,一定要聯想到中國文化。
邱海洋教授接著講,他在這個視頻中還仿佛看到了當年戚繼光訓練兵士的方法。下面附幾個戚繼光“拳經三十二勢”中的動作,可與視頻截圖比較。
想三:
武德“敬拳”與武學無國界
中國武學,最講武德。武德之中,第一個字當屬“敬”。不僅要敬拳、敬藝、敬道、敬師,還要敬表演者、敬觀眾、敬對手。無論是練拳、表演、觀摩、競技,均不可少了這個“敬”字。否則,“內怠身心,外滿師友”。這個“敬”字,與現代體育精神也是一致的。
邱海洋教授在其《中國武學》一書中講,武學無國界,要站在全人類的高度研究武學。曾聽老紅軍回憶當年與日本兵拼刺刀場景的震撼與慘烈,日本軍隊的刺刀術中就吸收了很多中國傳統(tǒng)槍術的精華。
如果明天我們的兒子就要與這兩位日本帶甲武士一決高下,我們今天的態(tài)度是否應嚴謹,是否應慎重地研究、理性地思考??朔榫w,客觀理性地觀察、分析和研究,是中華武術科學化與現代化的必經之路。